4月24日消息,行业分析机构IDC最新的报告显示,2021中国隐私计算市场规模突破8.6亿元。从收入形态而言,市场收入主要来源于产品售卖或平台建设方面的费用,大量技术服务商的应收规模仍然处于亿级以下水平。
在应用方面,金融机构联合风控与政务数据开放是当前隐私计算主流应用场景,相关技术在生物医疗与能源制造行业的落地与商业模式实现仍有待探索。
IDC认为,金融机构较为完善的信息化建设与数字化水平,以及围绕联合风控、联合营销场景迫切的外部数据引入需求,使其在隐私计算的部署实践上走在了前列。
而生物医疗方面,IDC提到,围绕隐私计算的医院评级、医疗科研、新药研发、疾病辅助诊断、保险核保等需求逐渐凸显。能源方面调动分散的智能家居、远程监控等物联网数据,更好地进行电力消耗预测,挖掘电力数据价值的试点也已开展。但受限于高度的非结构化数据、数据资产更为敏感、更需要权属划分的现状,相应场景的推广仍需更加可行且普适的方案。
报告显示,中国隐私计算产品以融合的技术输出路线为主:技术初期,厂商普遍同时支持机密计算、多方安全计算、联邦学习三项技术,以此支持联合查询、联合统计和联合建模的多样需求,平滑对接客户项目。
其中,联邦学习支持率达到100%,机密计算因需要兼容或对接硬件厂商支持率相对较低。同时因为应用场景需求与当前通信复杂度影响,也有部分厂商在技术布局初期不提供多方安全计算技术模块。
IDC中国高级分析师洪婉婷表示, 随着隐私计算技术在效率、安全性上的进一步提升,技术提供商产业分工更加明确、数据运营更加体系化,隐私计算市场有望在未来实现超过110%的增长率。单一的隐私计算技术效能有限,这需要诸如区块链、数据治理等技术的协作,也需要合规咨询、交易机制等服务的加持。全栈的技术与服务体系会将数据要素市场发展推向新的增速水平与高度。